华南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新闻动态

中心制订十一五规划

2007-11-15 01:04:00 |来源:华南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点击: |收藏本文
       为适应新一轮科学研究事业发展的需要,华南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依照教育部门有关文件精神,根据中心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中心“十一五”规划。
       中心“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思路

  中心“十一五”期间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十一五”科研发展规划为契机,按照有利于学科交叉渗透和人员编制动态管理的原则,坚持以课题研究方向为导向、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的方针,实行对外开放、内外联合、竞争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立足学科发展前沿,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在优化队伍结构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在科学研究上寻求新的突破。以条件建设为支撑,以科研队伍建设带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以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促进中心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中心“十一五”期间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把中心建设成研究实力雄厚、学术队伍结构优化、研究方向特色鲜明、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开放型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具体地,在“十一五”期间,推进经济学学科点建设,力争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构建更为完整的学科群,巩固理论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优势,拓展应用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范围和深度,完善更为有效的产、学、研一体化运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专业结构合理、研究方向互补、高素质的学术队伍,加大引进和培养具有高学术水平和全国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的力度,扶持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加强与国内外特别是国外著名大学与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承担高层次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并在相关的研究领域推出一批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拓展社会咨询服务功能,为各级政府和重要行业的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咨询服务。

  (三)主要任务

  1. 制度建设

  “十一五”期间,中心将继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形成知识创新机制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建立和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对外开放、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提高运营效率。中心的运作管理方面,根据中心的动态发展情况,强化主任、副主任、研究室主任、科研秘书、项目牵头人的岗位职责,形成一定的分工与合作,做好中心人员流动、项目设计申报、项目进展动态跟踪、学术会议的筹办、科研文件的起草、科研成果的评价和奖励,以及常规性的日常管理工作。科研项目管理方面,中心将实行规范的科研管理程序,实行科研项目和成果的“个人网上登记——科研秘书审核——相应部门发放科研奖励”的科学管理流程。档案管理方面,对中心档案资料实行统一规范化的管理。首先,整理中心前期和现有资料,实行纸质资料归档,完善专门的人员档案室。其次,“十一五”期间,在添置必要设备的基础上,逐渐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信息化,构建中心的人才资源库、内外专家库、储备人才库,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科学管理。

  2. 科学研究

  中心目前已承担2个重大项目“动态市场过程中宏观调控的边界研究—一般理论及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分析”和“转型时期的广东劳动力市场:微观机理与宏观绩效”,在按期保质完成的基础上,力争每一轮课题申报都能新增1-2个基地重大项目。此外,力争中心科研人员“十一五”期间获得国家、省市各级纵向科研项目6-10项,各类横向项目10-16项。科研发展方向上,中心在深化现有“市场经济与政府规制”、“劳动力市场经济学与广东劳动力市场运行”、“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3个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凝练拓展出1-2个新的研究方向。提升基地的研究优势和学术影响。科研成果方面,力争推出一系列具有高显示度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包括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篇以上;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以上;同时力争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成果奖励3项以上。

  3. 研究团队构建和人才培养

  “十一五”期间,中心将以项目为依托,对学术研究队伍进一步充实和适当调整,力争把优秀科研人才吸收到研究团队中来,提高中心人员的科研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在目前3个研究室的框架下,以成立工作室、或条件成熟时可考虑成立相应的研究所的形式,形成相对稳固坚实的科研队伍。目前中心已有人力资源工作室、制度发展工作室、劳动经济研究所等。“十一五”期间,中心将进一步发挥这些研究团队的科研示范和带动作用,并给予相应的资金和条件支持。中心将培养“培养者”,开展专题式、前沿性研究,促进中青年教师对研究生中创新型人才的引导和开发,以促进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创新机制和适当的奖励机制调动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积极性,培养一批有志于学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发挥多媒体、电子数据库、信息化的技术便利,以及相关的经济学实验设备,进行全方位、参与式、动态化教学。举办学术沙龙等研讨会形式,在青年教师团队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参与项目研究或专题学习。有意识地跟进国外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提升中心整体研究水平。

  4. 学术交流活动

  作为中心的学术平台和品牌,“华南经济双周论坛”将持续坚持。论坛主讲嘉宾除了来自校内的学者外,还将广泛扩展到省内和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同时,中心将继续邀请国内外名家来校作学术报告,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在已举办的“经济学名家系列讲座”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将邀请超过40名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知名学者、专家来中心作学术报告或学术交流,促进中心与国内外其他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中心将拟举办相关学科国际会议4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6次,地区性有影响力的各层次各类会议10次。通过这些学术交流形式,将外部专家“请进来”,进一步扩大本中心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同时,中心也将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走出去”的机会,支持学术骨干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修、讲学、咨询和科研合作,为中心科研人员提供国内外学术访问交流的机会。

  5. 条件建设

  进一步完善中心的各项硬件设备条件,建设一流的基地学术平台。充实经济学资源中心的数据库和图书资料,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对数据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日常的维护,实现对中心内部人员开放,并在逐渐完善后发挥一定的对外经济效应。及时更新其他配套的仪器设备,开放学术沙龙室,为科研团队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

标签:中心制订十一五规划

上一篇:研究人员个人主页信息发布的方法

下一篇:中心完成2006年9月-2007年5月工作汇报